找回密码
 Register
搜索
楼主: feenala

大概是年更——WITE全景战报1941-1945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7 21: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过一系列战斗,形成了两个小包围圈。


列宁格勒附近。红圈中都是因为穿插深入敌后太过,而被包围的苏军部队。
小红圈处的就是包围圈的关键枢纽,党卫军骷髅师。
保守估计,包围圈内的苏军至少有15万人,20个师,其中还有5个近卫部队。
而其最高长官,为库里克将军。
自从列宁格勒战役后,给德军留下深刻印象的列宁格勒指挥官——朱可夫将军就消失了。
或许是战死?还是被愤怒的斯大林处死?
列宁格勒的巨大失败确实会有人必须为此负起责任。
亦或是调往他出或是免职?
目前曼斯坦因将军只能在心里猜测。


北方集团军群与芬兰部队之间因为兵力问题,产生了一个60公里的空隙。
但是北方集团军群指挥官克莱斯特依然坚持自己的命令——全力消灭西侧的苏军,同时请中央集团军群的莫德尔将军调动6个装甲师到伊尔门湖东南侧,以防万一。



第二个红色方框包围圈。为了包围5个苏军部队,动用了足足7个德军精锐,其中还有党卫军帝国师。
最大的战利品就是其中5攻击力的第26近卫步兵师。左上角的是13步兵近卫师。
想要将战线推到41年的加里宁右侧,预计至少还要2个月。
这期间的战术就是以消灭苏军部队为主。

南线:


斯大林诺的东方,四个摩托并装甲师包围了苏军4只部队。其中苏军一只部队战力不俗,估计是主战部队。



OKH元首令:
1942年的目标为:
北线最大程度歼灭苏军有生力量,推进到莫斯科北侧,为占领莫斯科创造有力机会,最后战线稳定下来后,由芬兰军队最后建立起一条安全防线,为德军有生力量留出空间。
中线占领莫斯科以及强大的工业城市高尔基。
南线则尽量拉近与斯大林格勒以及高加索油田的距离,为占领这两个地方打下有力基础。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8 11: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1942.6.11
在经过两周的泥泞后,战线暂时没什么变化,除了北方。在列宁格勒附近,因为斯大林的执着,新的巨大变化即将产生。
北线



尽管有着列宁格勒春季包围战的巨大失败(5月初到6月中旬)——苏联损失50个师,斯大林依然决定对北方战线发动大规模穿插。或许也是因为过大的损失造成了赌徒的心理。
在5月下旬两周的泥泞中,苏军将目标转移到了卡累利阿最东段的芬兰集团军群——约20万人的部队上,在利用德军微笑的空隙穿插后,苏军20多个师并2只近卫军向北攻击,威胁芬军与德军
的一部,型号伊尔门湖附近聚集了8个装甲师的德军主力,经过一记强力的右勾拳,苏军大批部队再次落入包围网!!
1942年的宏伟开幕,是从北方,而非南方开始的。

中线:北部兵力运用到极致的后果,就是中部战线相对空虚。元首决定实施机动作战,将战线中部空出。如果敌军冒进,正好实施钳形攻势进行包围,如果敌军不冒进,两翼也可以集中实力推进。
奥卡河:在东段已经获得了一个坚固的桥头堡,其意义或许可以比拟诺曼底登陆。

奥洛涅日南北附近:
兵力空虚。


坦波夫附近:
利用步兵打开缺口,装甲部队穿插敌后的方式,又做了一个饺子。大概有10个师左右。其实,我更感兴趣的是上头那三个近卫部队。
正所谓,好吃不过饺子,好玩不过。。。打住~

南线:

重兵防守的罗斯托夫,因为德军的主力部队不多,所以只能先向东侧缓缓推进。


在经过一系列推进后,包围了一只麻雀。虽然这只“麻雀”一点都不弱。7战斗力。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8 11: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面对着俄罗斯宽阔的大地,兵力有限的德军现状曾经相当让我苦恼,知道看了霍特将军回忆录的两点,才豁然开朗。
1.装甲兵力集中到主要方向使用,同时让其一直运动起来。静止的坦克毫无作用。
2.装甲部队敌后切断交通线。(这点是我一直在遵循的)

1942.6.25  
首先,宣布1942年人事任免:
OKH统帅:曼施坦因(前龙德施泰特)

北方集团军群长官:克莱斯特(前勒布)
中央集团军群长官:莫德尔(前博克)
南方集团军群长官:古德里安(未变化)


先和历史上同一时期的情况做个对比:
历史同期:
参战兵力:


战略态势:




最重要的区别是,因为兵力损失,同时为了执行蓝色计划而抽调兵力,可以从图上看出北线中线德军实力剧减,大多数都变成了团,营。





只有南线部队才能看看。
所以据我估测,历史上1942年之后,按照这个态势,德军的失败其实是时间问题,即使没有斯大林格勒。
兵力损失太大了,部队并不足以维持如此大的防线。


之后,德军其实一直没有恢复到巴巴罗萨之初的实力。


对比历史,可以看出同期我兵力损失少180万,敌人兵力多损失110万人,一本满足。
我的:
参战兵力


伤亡数字:
德军伤亡111万,相当于巴巴罗萨开始之初三分之一的兵力,东线实在是可怕。



战略态势:







发表于 2017-11-18 16: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精彩!支持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8 17: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yangyang6030 发表于 2017-11-18 16:01
精彩精彩!支持楼主!

也谢谢你的支持~
多亏了阁下的回帖,我才有继续更新的动力~
让我没感觉到自己是在玩单机。
哈哈
发表于 2017-11-18 22: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feenala 发表于 2017-11-18 17:47
也谢谢你的支持~
多亏了阁下的回帖,我才有继续更新的动力~
让我没感觉到自己是在玩单机。

因为东线是陆战的典范,所以很有兴趣看楼主慢慢推。
楼主在分析42年德军是否有可能攻下莫斯科的可能,我认为42年时德军要拿下莫斯科的可能性已经很低了,因为老美的大量援助开始明显增强苏军实力,除武器外,各类物资也很多,这要求德军指挥和战斗非常优秀,而苏军要范明显错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拿下莫斯科。而到43年德军已经没有可能获胜了,即使库尔斯克打赢了也没用,因为老美的援助+苏军人员已经不是德国和仆从国能够抗衡的了,而且德军还要面对西线的进攻。
发表于 2017-11-18 22: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feenala 发表于 2017-11-18 17:47
也谢谢你的支持~
多亏了阁下的回帖,我才有继续更新的动力~
让我没感觉到自己是在玩单机。

41年是德军的最佳时机,所有条件都非常的好,开始阶段德军行动也非常的棒,但是为了消灭基辅苏军的有生力量而减缓了对莫斯科的攻势,这是当时看来战术正确,但其实是战略失败的行动,因为42开始形势对德军就变得越来越糟糕了。没有对冬季作战有充分的准备,也是基于在入冬前就能结束战斗的预计,本来也没有问题,但是由于先去打了基辅而拖延了战局,结果缺乏冬季作战的准备就成了问题。这是两个最主要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9 10: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yangyang6030 发表于 2017-11-18 22:51
41年是德军的最佳时机,所有条件都非常的好,开始阶段德军行动也非常的棒,但是为了消灭基辅苏军的有生力 ...

很高兴能交流彼此看法。

我也认为1942以后莫斯科很难陷落。德军损失了太多兵力,其实1942以后就很难胜利了。
就二战后总结的看法来讲,现代化的大国,尤其是苏联这种战略纵深大,人口多的国家,其实不是一两次战役的成败就能解决的。
所以,哪怕莫斯科陷落,尽管会造成巨大影响,也不意味着苏联投降,这一观点在GB2的设计手记里有提到。
我认为,胜利最重要的,还是打击对手的有生力量。斯大林格勒被称为转折点,也就是此原因。
个人观点,基辅战役是没什么问题的。即使1941年打下了莫斯科,地图上可以看出,还有更远的高尔基等城市,最终还是要击败敌方的部队。

那么,怎么才能击败苏联?莫斯科的陷落又有什么意义?
在WITE中,可以选择的目标有2个,敌人的军队,敌人的城市(人口与重工业)。
莫斯科的陷落,可以将德军弧线拉平,不但保护了南北的侧翼,还节省出大量兵力去机动别的主攻方向。
我在进行包围的时候,心中认为,防守莫斯科的大量主力部队是更加诱人的战利品。

毕竟,哪怕1941打下莫斯科,冬天能不能守住,有各大战线的大量后退例子在前,也是很大的疑问。
以元首的不许后退的命令,说不定还会成为德军糟糕的一个被包围圈。
如同我的战报中1942年初过度突进的苏军那样。

而对手如果没有大量,有力的部队,至少我会感觉比较安全。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9 10: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具体而言,这是北线包围群:


坦波夫包围圈:


南线包围了第9步兵军



1942.7.23


负隅顽抗的北线苏军,在救援列宁格勒的苏军部队无望后,向东北撤退,成功拖住了德军2个多月的时间。



莫斯科北翼,经过了从奥卡河北侧,与加里宁北侧的艰苦迂回,莫斯科终于被包围!
而在元首的心中,更多苏军部队的陷落,是个比莫斯科市更重要的战利品,尤其是其中茫茫多的,强大的近卫军!
莫斯科包围战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艰苦战役,用时时间长(3个月),参加部队多(德军三分之一部队,二分之一机械化师),对手实力强(层层防御的近卫军)。
即使是战役策划者曼施坦因将军,与包围的主力,北,中集团军群的克莱斯特将军与莫德尔元帅,也深感艰苦。
幸好有机械化部队的大力援助,否则稍迟一步,苏军部队都将逃出大部,造成不完美的胜利。
而前一次敦刻尔克的失利,是不被允许再次发生的!!


在一个斯洛伐克摩托师和9个罗马尼亚师的配合下,4个苏联师,包括一个近卫师落入包围网。
罗马尼亚部队竟然能做出如此成就,安东内斯库元帅深表骄傲。
实际上,在南线罗马尼亚一直占兵力的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尽管攻击乏力,但却有效填补了战线,防御了数量稀少的德军,作为进攻矛头的侧翼。
包围了三万人。
干得漂亮,罗马尼亚人!


在苏军付出了3万人的伤亡后,罗斯托夫终于陷落,1941年未完成的一大目标,终于实现了!


空旷的顿河平原。


茫茫多的损失,主要歼灭的是北线的苏军。


1942. 7.30

戴维格兰茨在其列宁格勒一书中曾经写到,苏德战场最为关键与重要的是南线,斯大林格勒,高加索,哈尔科夫与库尔斯克,中线,乃至与北线只能算是次要角色,
正常战役中并没有上演多少关键性的戏份。
但在我的推演中,尤其是北线,却当了一会主角。
显示列宁格勒的占领解放了德军侧翼兵力,增加了芬兰军队的支持,这是1941年。
而1942年年初最重要的战役,也是从北线开展。
在冬季攻势中气势如虹的苏军穿透了北方集团军群的防线一直打到列宁格勒附近,德军幸好有着拉多加湖东侧铁路线的补给,堪堪保住了自己东北方向防线的稳定。
但过度相信自己的力量的苏军在1942年春季终于落入了德军的包围,之后为了解救这部苏军,又有将近30多个师落入了德军的牢笼。
如果这些师仍在,可以预料到哪怕是构筑起层层防线,德军的推进都将受到极大困扰。

其次,在北线大量歼灭苏军的有利条件下,围绕莫斯科的巨大钳形攻势终于展开。在不可缺少的装甲兵力配合下,莫斯科与大量苏军部队落入网中。

北线与中线,是1942年,甚至于正常苏德战役当之无愧的主角。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9 10: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加里宁背面,德军平行向东推进后直插斜对角线。



在从梁赞出发后经过一个半月艰苦的奋斗,尤其是装甲师的大力支援下,德军强渡克利亚济马河。与北翼的德军第19装甲师回合。
包围圈合拢了!  
在这个位面,基辅包围圈算不得德军战争艺术的巅峰。
列宁格勒包围战,截至目前的三次战役一次比一次包围的人数多。
而莫斯科包围战,迂回范围之长,战略意义之大,堪称罕见!
而德军为了支援莫斯科战役而从其他战线调动了极大的力量,间接证明了德军在劣势数量下支撑战线的能力!
其余战线的德军同袍们,间接,但有力支援了莫斯科战役,同样是这次史诗大捷的主角。



包围后的状况。









高加索平原苏军兵力稀少,同时图中可以看见,主要的铁路干道被德军占领,仅有一条斯大林格勒后,伏尔加河北翼的铁路连接巴库没有被占领,所以德军决定,派一部步兵师卸几个装甲师向南进发,
能得到多少战果,就得到多少战果,以占领地方重工业城市为主。
历史在这一刻,似乎又走上了正规。
德军向斯大林格勒,高加索山脉两个方向行军。
元首感到了微微的忧虑。
参考的一张图,南方战线攻势如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Register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Velonica

GMT+8, 2024-12-1 10:04 , Processed in 0.01982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